不忘初心 敢为人先 为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奋斗

时间:2017-06-19 | 热度: | 来源:
 不忘初心 敢为人先 为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济源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9月27日)

张 战 伟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济源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带领全市人民不忘初心、敢为人先,凝神聚力、攻坚克难,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奋斗!

一、五年来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我们走过了极不寻常的发展历程。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发展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济源也经历了增速下行和结构转型的风雨考验。在困难复杂形势下,十一届市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咬定发展不放松,务实重干、砥砺奋进,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较好完成了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平稳发展、质量效益提升的五年。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492.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8.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76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豫光多金属综合回收、中原特钢关重件、济钢高性能特殊棒材、沁北电厂三期、金马能源苯加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豫光进入中国企业500强,3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7家企业进入河南企业100强,高成长性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2.1%、31.1%。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75%。发展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虎岭、玉川、高新三个产业集聚(开发)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商务中心区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准。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十二五”削减指标。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的五年。城乡一体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58.02%,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在80%以上,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在全域范围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心城区持续提质扩容,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镇域经济加快发展,克井镇、承留镇、坡头镇入选全国重点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承留镇卫福安村入选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大峪镇东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蟒河口水库、河口村水库建成,济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焦济洛城际铁路、济洛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38平方米,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和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完成目标任务。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全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化、发展充满活力的五年。先后承担了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等20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权力清单制度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市民之家”建成投用。放权强镇改革深入推进,克井镇、承留镇被确定为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得到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选“2015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富士康济源科技园、力帆新能源汽车、西安交大济源科技园、伊利液态奶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济源,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济源办事处获批,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5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11.6亿美元。

过去的五年,是文明成果丰硕、民主法治进步的五年。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代表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持续举办海峡两岸道文化合作论坛、荆浩国际学术论坛等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民主建设持续加强,人大、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扩大民主协商,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统战工作不断加强,成立了民建济源市委、民盟济源支部,多党合作格局进一步形成,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实践。全市老干部在支持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心下一代等方面持续贡献正能量。党管武装工作有力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创新局面。法治建设稳步推进,两级法院、检察院在打击犯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形成。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繁荣稳定的五年。五年来民生累计支出194.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26532元、14469元,分别居全省第三位、第二位,收入比由2.36:1缩小到1.83:1。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医疗和养老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各项保障标准持续位居全省前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评估认定,高标准建成了职教园区,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落户济源,本科教育实现零突破。健康济源建设有序推进,中医院、人民医院病房楼及门诊医技综合楼等建成投用,率先实施住院患者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城乡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平安济源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深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群众安全感指数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信访工作稳中向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和谐安定。

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加强、党员素质提升的五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党纪观念和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持续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和公信度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大峪镇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构建“4+4+2”党建制度体系,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有效提升。

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逐步深入,市委巡察监督作用得到发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纠正“四风”不断深入。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各类违纪案件94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893人,形成了有力震慑。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的结果。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我谨代表十一届市委,向所有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忠诚奉献、无怨无悔,付出辛勤努力、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成就可圈可点,五年的奋斗充满艰辛。五年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推动济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坚韧不拔、团结奋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凝神聚力抓发展,靠发展来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扰和难题。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办好民生实事,着力增进群众福祉,让全市人民更加充分地享受到发展成果。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经验和共识,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必须在今后工作中坚持和发扬。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受宏观形势影响,投资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低迷、动能转换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我市支柱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技术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不足,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运行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之间,平原镇与山区镇之间,在财税收入、城镇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在资源均衡配置、共建共享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矛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比较多,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干事创业氛围不浓,面对经济下行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暂时困难,一些党员干部不知所措,郁闷埋怨,心浮气躁,消极等待,状态不佳;有的固步自封、满足现状;有的作风漂浮,不敢担当,不愿担当。正风反腐任务艰巨,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纪律松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仍然严重;一些行业、部门和单位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有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甚至贪污贿赂,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人民群众反映仍很强烈。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管党治党不严、组织领导改革发展动力不足,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

面对问题和矛盾,无视逃避不现实,郁闷埋怨不济事,消极懈怠不可取。唯一的选择是直面问题、笑迎挑战,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危中寻机、难中破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埋怨、不服输、不折腾、有作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下定决心、迎难而上,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以管党治党焕发出的蓬勃生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把握大逻辑,贯彻新理念,努力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济源站在了率先崛起、跨越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处在了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自觉遵循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个大逻辑,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方向、找准定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济源发展新跨越。要坚持创新驱动,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把创新贯穿各项工作各个方面,以创新抢占发展先机、争取战略主动,使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引擎。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统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绿色环保成为济源的一张亮丽名片。要把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活力源泉,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合作竞争,内外联动,合作共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弄清楚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把济源建得“又富又美”,是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体现,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和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济源篇”,是济源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富”,既要富市又要富民,既要物质富裕又要精神富有;“美”,既要城市乡村美又要生态环境美,既要人民生活美又要社会和谐美。“又富又美”,就是经济发展既要又好又快有活力,又要绿色低碳可持续;既要让山水田园风光扮靓城市,又要让现代城市文明走进乡村;让人民群众既有更高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又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把济源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对济源的期望和要求,是济源人民的热切期盼和不懈追求,符合济源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要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城市环境和体制活力,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把济源建成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中的重要增长极,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强市、旅游富民,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主要目标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全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建设河南省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要素配置“六位一体”城乡发展格局初步构建,产城融合有效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和城镇化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规划深入实施,全要素整合、全空间驱动、全产业融合、全时空游憩、全民众参与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绿色生态、宜居宜游的城市特色充分彰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休闲度假养生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

建设国家、省级改革创新先行区。坚持先行先试、敢为人先,在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积极试点、大胆改革、率先突破,争当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建设中原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现代交通网络更加健全,集聚要素资源、吸纳投资消费、辐射带动周边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中原城市群城市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三)主要任务

1.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域城乡一体化为引领,以现代产业体系和新型城镇化为支撑,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注重创新驱动,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强化支柱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布局合理、融合互动、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有色、钢铁、化工、能源、建材等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依托产业集聚(开发)区,重点打造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和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化工500亿级产业集群、能源及新能源300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力帆工业园,打造全省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实施,打造品牌、打亮特色,突出重点、逐步推进,推动王屋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小浪底北岸新区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房地产、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养生养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养殖、烟草、制种、优特农产品等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核心带动、节点提升,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济东新区和小浪底北岸新区新的增长极,培育壮大特色小城镇,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建成城区5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商务中心区和特色文化街区,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花园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数字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彰显宜居宜业宜游、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依托产业集聚(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业强镇,依托历史文脉和生态资源建设旅游名镇,依托省际、市际区位交通优势建设商贸重镇。抓住我市被列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的机遇,按照“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要求,重点打造一批明星村、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焦济洛城际铁路建设,争取进入国家高速铁路网,完善高速公路网,改造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城乡道路,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推进集中供排水、引黄灌溉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构建复合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水利网络体系。合理开发利用煤炭、水力能源资源,扩大风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扩大管道天然气、集中供热覆盖范围,优化提升城乡电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推进全光网城市和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无线宽带网络,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建设网络经济强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建设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公共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检验检测机构等建设,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高技能创新人才,不限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机制,优化激励保障政策,进一步调动和释放企业家、创新人才创业创造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流的创业创新环境。

2.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动体制创新、深化合作交流,厚植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政策普惠,改革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持续办好“济商讲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企业家队伍。让一切劳动、知识、人才、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充分释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理体制,赋予其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入推进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深化放权强镇改革,进一步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积极培育金融市场,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严格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拓宽投资项目融资渠道。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一体化进程。推动济洛一体发展,实现空间融合联通、产业融合联动、服务融合共享、生态融合共建。深化与周边城市的战略合作,积极融入豫晋陕黄河金三角经济合作区。转变招商方式,积极推动集群式引进、产业链接式转移,深化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着力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行业龙头企业上下功夫,支持我市企业开展境外融资。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积极申建海关办事机构、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检验检疫机构建成运营,推动通关便利化。

3.加强民生和社会建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因人因地施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扶贫资源精准化配置,对贫困户精准扶持,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采取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特殊救助等途径,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确保在2017年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建覆盖城乡、防治并重、分工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建立健全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打造健康济源。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大力发展老龄事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济源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层综治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优化市场发展环境。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诉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内聚力量、外树形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眼睛向下、关注基层,大力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英模人物和先进事迹,倡导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济源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网络宣传和平台建设,净化网络舆论环境,让网络空间更加健康清朗。

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创建长效机制,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农村基层延伸。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传承和弘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民族基因,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社会新风。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开展好“道德讲堂”“书香济源”等活动,持续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树立文明城市、文明市民的良好形象。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所管理和经营,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依托济源厚重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讲好济源故事,加快文化载体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

5.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宜居济源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低碳环保是现代文明城市的象征。生态文明建设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济源山清水秀、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小环境、小气候。

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施蓝天工程,加强主要污染物协同控制,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碧水工程,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切实提高水环境质量。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程,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环境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共建美好家园。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深入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管理,推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建设静脉产业园,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加快低碳城市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完善绿色低碳出行服务系统,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区、生态水系、生态林业建设,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生态系统。加大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保护力度,积极申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快推进全域水系规划与建设,加强黄河、蟒河、沁河流域及城市水源地等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利用,加快城市水系综合改造,实施济水源综合治理,使济源境内“济水复现、古泉复涌、济渎复兴”,打造北方水城。以全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完善道路河道绿化体系,构建绿色生态廊道。

6.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团结民主的政治局面

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方略,统筹推进民主法治各项工作,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安定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

大力发展人民民主。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支持、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发挥代表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加强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畅通民主渠道,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积极为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和港澳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

加快法治建设进程。坚持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推进全市法治建设水平迈入全省先进行列。提升政府依法履职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司法救助体系,维护司法权威和公信力。培育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习惯和法治氛围。

三、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打造“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

把济源的事情办好,关键在于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济源长远发展负责,对济源干部的健康成长负责,对济源的政治生态负责,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在政治高度上突出党的领导,在政治要求上抓住党的建设,在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坚定政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守价值取向,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和纪律建设,在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市人民的主心骨,在推动济源各项事业发展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困扰的考验。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利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党校学习、集中培训、理论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使党员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发挥市委党校、愚公移山精神干部学院、河南省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会等载体和平台作用,持续开发具有时代价值的课程体系和教育载体,增强党性党纪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强组织建设。建设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让不同类型的干部看到希望、感到温暖、发挥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破除“四唯”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完善和落实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为核心,严格按程序、规则和集体意志办事,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带着深厚感情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积极发挥老同志作用。重视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治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大基层党建保障力度,选好用好管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注重发现、总结宣传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让每名党员干部成为一面旗帜一团火,让每个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夯实党在基层工作的基础。

(三)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要大力恢复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不断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意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锲而不舍、善始善终,越往后越严,坚决防止“四风”反弹,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社风民风。坚持从市委常委会抓起,从市委常委、市委委员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落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开展党政机关与企业、农村、社区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与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结对子、交朋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治党管权。要健全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落实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等制度,推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健全制度制定可行性论证、合法性审查等机制,完善制度审核备案办法,加强对党建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跟踪问效。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健全民意调查、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全面推进党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完善巡察工作机制,突出政治巡察,创新组织形式,提高巡察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发挥从严治党利器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共产党员政治本色。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有案必查,有腐必惩,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认真研判和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拔“烂树”、治“病树”,保“好树”、护“森林”。坚持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预警、早防范、早处置,防微杜渐。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六)加强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严格用纪律规范党员的言行。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的责任,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严守党的纪律方面为广大党员作表率。纪律检查机关要切实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认真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用铁的纪律看住权力、管好全体党员。

对党组织来说,最大的规矩是为民务实清廉;对党员个人来说,最大的规矩是忠诚干净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工作在改革发展第一线,是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力量,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要把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求党员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纪律规矩办事,又对党员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党员干部安心安身安业,积极作为、敢于担当。要明确相关的具体情形和政策界限,既要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又要建立容错清单、免责清单;既要建立内在的约束监督机制,又要建立内生的激励保护机制,支持改革者、保护创业者、宽容失误者、追究失责者、惩治贪腐者,最大限度调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营造健康向上、勤政廉政、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打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让济源的政治生态郁郁葱葱,让广大党员干部充满信心、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茁壮成长!

同志们,形势在发展,事业在开拓,人民在期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务实重干,为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让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济源市安全生产网
主办:济源市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 济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电话:0391--6633041 | 邮编:459000 | 信箱:jyaqyj@163.com
技术支持:煜智网络@建议IE8以上浏览器查看 | 豫ICP备10201247号